每日,世界各地都發生著無數令人意想不到的奇事。2025年,四川一名10歲小朋友在一個泊車場進行小型科學實驗,將一串點燃的炮仗放入溝渠中,結果引發爆炸,造成多輛汽車受損,損失高達數十萬元。這位小朋友或許未考慮後果,純粹出於好奇心,雖然行為無奈,但仍值得理解。
2025年3月,上海一間海底撈發生奇聞,一名17歲男生竟在桌上對著火鍋爐小便,現場卻無人發現。事件過程被其他食客拍攝並上傳至網絡,影片曝光後引起民眾驚訝。男孩的小便污染了食具,這些食具回廚房後經清潔流程,可能導致交叉感染,影響無法估量。
海底撈迅速回應,嘗試追查事件的具體時間,但最終無法確定影片拍攝的明確時間和日期,只能進行清洗。為了挽回消費者信心,海底撈宣布將對該分店在2月24日至3月10日的4100多單消費餘額全額退款,並提供10倍的賠償。起初,海底撈表示因該年輕人未成年不打算提起訴訟,但隨後改變立場,決定提出民事訴訟。
筆者認為,海底撈事件的受害者同時也是其公關管理技巧的受益者。海底撈成功化險為夷,並獲得市場推廣效益。對於生活在香港的我們而言,此事件影響不大,我們明白這只是個別事件,因此不會因此暫停消費海底撈。我們無法控制不良事件的發生,但可以提高處理效率,以防止災難惡化,甚至帶來額外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