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十分感動有位讀者在閱讀《一隻小狗引起的戰爭》後,對筆者提出反饋意見。這位讀者提到:「我不贊同文章觀點,我認為保加利亞士兵殺死小狗的做法是正確的。作為士兵,我不會因為一隻狗而讓國家陷入危機。小狗可能是訓練過的戰鬥犬,或體內藏有危害國家的物品。因此,這位讀者認為保加利亞士兵殺死小狗並無不妥。」
筆者基本同意這位讀者的觀點。但大家需要明白,歷史常常根據結果來判斷成敗。例如,如果那隻小狗真的如讀者所言,攜帶危險品進入保加利亞,當士兵殺死小狗並發現危險品,歷史可能會被改寫,希臘不會以政治理由對保加利亞發動攻擊,保加利亞甚至可以譴責希臘,要求解釋為何派遣間諜小狗進入他們國家。人們的思考往往是從結果倒推過程,若結果良好,即使過程中有不妥行為,大家也會淡然以對;反之,即使我們努力且懷著善意行事,但結果不如預期,別人仍能找到理由指責我們。現實就是如此,世界以這種方式運作,無人能改變。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邱吉爾多次遭到國內政治家指責,面對國家生死存亡的危機,許多指責其實都是微不足道的。有次,邱吉爾終於忍不住,在國會分享了一個故事:「一天,一位男孩在街上看到一個小朋友跌入水中,便奮不顧身地跳下去救他。幾天後,這位小朋友的媽媽在街上重遇了男生,便問他:「請問你是否前幾天救了我的孩子?」男生以為媽媽要感謝他,點頭回答:『是的。』女士卻說:『那麼,請問我孩子當天帶的帽子在哪裡,你能還給我嗎?』」
邱吉爾的故事意思是,在生死存亡之際,男生拼盡全力救回孩子生命,這行為十分偉大,值得讚揚。然而,那位媽媽卻不懂感恩,反而挑剔男生在救援過程中未顧及孩子的帽子。這情況如同邱吉爾指揮英國對抗納粹,邱吉爾是故事中的男生,英國是小孩,而那些挑剔的正是指責他的國會議員。歷史以成敗論英雄,努力過程中我們會聽到許多雜音,包括外界和內心的質疑,抵抗這些聲音並不容易。筆者分享不同故事,旨在告訴大家世界上並無必勝策略,我們從各種故事中學習,了解不同人的方法,這些故事豐富了我們的思維,讓我們在面對困難時能多角度思考,降低失敗的可能性。
以911事件為例,美國布殊總統以伊拉克擁有大量殺傷性武器為由發動攻擊。作為世界最先進國家的首腦,布殊在決策前必定獲得了多方資訊,但美軍進入伊拉克後卻未發現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這是情報誤判的典型案例。有人認為美國入侵伊拉克的動機是為了奪取其豐富的石油資源,這是正確的,世界政治由複雜因素構成。就如那隻闖入保加利亞的小狗,如果希臘和保加利亞是兄弟聯邦,關係良好,則不會因一隻小狗而引發衝突,小狗只是事件的導火線,並非主因。因此,有人認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雖是奧匈帝國大公在塞拉耶弗被刺殺,但這只是眾多引發戰爭的原因之一,即使此事件未發生,第一次世界大戰也無法避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