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緣政治】原來我們看的地圖都是假的

84

大家有沒有想過,我們平常看到的世界地圖,真實程度有多高呢?最近筆者看了《門牌下的真相》一書,書中提到原來世界上超過70%地方都沒有準確地圖,很多貧窮國家和地區甚至沒有地址這觀念。

參看歷史,發達地區地址概念的出現是源自於實用因素,古時由於資訊不發達,同種類商店往往會集中一起,方便人們購物,例如豬肉巷意思就是豬肉店集中的街道。英國有些街道名叫猥瑣巷,大家知道是什麼意思嗎?原來,猥瑣巷內正是妓女工作的地方。利用街道實用性為街道命名讓人一目了然。然而,有些街道的命名卻看起來十分兒戲,甚至淪為一種另類商品。在美國紐約,部份地址能夠透過付款跟政府購買,情況就像香港現時能夠付錢自訂車牌一樣。筆者想,地址本身就是方便人們識別位置,特別是供郵差送信時能夠準確找到目的地,如果業主能夠按照自己財富隨意命名地址,難道不會構成大混亂嗎?想深一層,筆者實在多慮了,現在香港樓宇命名也是千奇百怪,大概社會已經變了,加上各式各樣高科技配合,例如谷歌地圖,人們不再需要用腦袋記下每個地址,地址已經淪為一個可銷售的商品而矣。

說回貧窮地區,包括繁華都市中的流浪者,他們很多都因為漂泊街頭而沒有一個地址,這對他們生活構成極大影響。沒有居住地址,露宿者不能在銀行開戶口、不能輕易找工作、甚至失去跟外界溝通的渠道,這直接影響他們上游機會。社會上有些有心人希望為這些露宿者打破困境,希望給他們一個所屬的地址,例如在一些街道上添加一些沒有房子的門牌號碼,再放置一個郵箱在街道上,方便這些露宿者收信,但建議提出後卻發現執行困難重重,有點不切實際。又有人建議將社區一些長期空置單位作為露宿者登記地址,由於政府已經對於長期空置單位有記錄,所以讓露宿者登記在這些地址並不會影響業主,卻能為露宿者提供一個確切地址,讓他們生活更方便。

會在富足的都市,我們很難想像沒有地址的生活會是怎樣,畢竟我們生活實在是太幸福,不管我們工資多少,絕大部份人都無需露宿街頭,正因如此我們需要透過書本了解多一點這世界,明白幸福是非必然的,需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