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文章】有益的困難
近年,越來越多人認為出色的處事方法是將繁複的事情簡單化,但這過程卻會讓人會在不知不覺間退化。大家只要翻開生物學書籍,就會發現任何物種隨着時間過去,身體會漸漸按照生活環境作出適應而變化。簡單處事方法雖然能夠讓人們工作過程簡單些,也同時讓人們在過程中失去警戒心,容易進入思考盲點,導致失敗。
有時候,將一些簡單事情複雜化,將人們覺得事情走向不是理所當然,能夠讓事情更加穩妥。澳洲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的科學家就曾經重做了一個實驗,他們設計了全新電腦字體工讓人們免費下載,這種字體名叫Sans Forgetica,這種字體閱讀起上來比較複雜,人們一下子看不清楚,需要反覆閱讀,結果科學家發現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更加細心,會花更多時間反覆鑽研,他們對於文字的內容了解也會更加深刻。
在一帆風順的生活中,你可以為自己製造一些挑戰,一來能夠刺激腎上腺素,打醒精神,在驚慌的同時帶來一點樂趣,這就是「有益困難」的好處。
【勵志文章】過分倚賴自動化的後果:法國航空難事件
2009年6月的一天,一架法國航空的飛機從巴西里約熱內盧起飛,正前往法國巴黎,卻突然在大西洋上消失。這架飛機屬於空中巴士A330型號,是當時最先進且自動化程度最高的飛機之一,安全係數極高,並由三位經驗豐富的機師共同駕駛。當天起飛前,機師接收到的天氣預報提到他們的飛行路線中可能會遇到狂風暴雨,但對於A330這款新型飛機來說,這並不構成重大威脅。此外,現代飛機大多數時間都採用電腦系統自動駕駛,機師的角色主要是進行監控,通常不需要過於擔心。
危險往往在不經意間出現。當飛機爬升至一定高度時,由於機外空氣異常寒冷,導致飛機機身上的一個感應器結冰。感測器結冰本身並不是什麼大問題,但卻會導致飛機的自動駕駛系統因安全考量而暫時停止運作,飛機因此需要改由機師手動操作。當機師接管飛機後,卻不知何故將飛機向上爬升,隨後飛機急速傾斜下墜,並陷入失速狀態。可惜的是,當時機師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他們甚至連基本的應對方案都沒有,對於飛機失速的情況也毫無概念。
對於經驗豐富的機師來說,控制飛機的爬升和下降本身並不是什麼大挑戰。他們在學習駕駛飛機的第一堂課中,就已經學會了如何控制飛機的升降和方向。然而,那天這三位機師似乎完全忘記了教科書上的知識,他們的操作表現糟糕,彷彿小朋友在玩模型車一樣。最終,法國航空447號班機因為機師的操作不當而墜毀於大西洋。這場空難本不應該發生,飛機結冰並不是嚴重的問題,機師本身具備駕駛飛機的能力,但由於現代科技的發展,自動化取代了許多手動操作,導致機師的實操經驗減少,甚至忘記了最基本的駕駛技能。當突發情況發生時,人類的操作顯得脆弱不堪。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自動化與人工智能的確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然而,我們所獲得的一切似乎也變得理所當然,使我們沉浸在舒適圈中。這種自動化所帶來的快感,卻同時讓我們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逐漸侵蝕我們的基本生存技能。人們就像溫水煮蛙中的青蛙,如果不及早做好準備,哪怕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危機,也足以讓我們面臨滅頂之災。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管理文章】為什麼空中巴士難以短時間內大幅搶佔波音公司市場
近年,美國波音公司的安全問題引起關注,多場空難導致人們對這公司管治產生疑問。波音為了賺取最大利益,追求股價,犧牲航空業最重要的安全因素。從近年事故,我們看不出波音有改革意欲,究竟他們為什麼能夠這麼囂張呢?而波音主要競爭對手歐洲空中巴士又為什麼不能夠乘着波音安全問題而搶佔市場呢?
原來,空中巴士在生產方面有點力不從心,飛機製造業並不是簡單製造業,空中巴士像一間組裝公司,它很多零件都不是由自己生產,而是倚賴不同供應商提供,例如飛機引擎是由英國製造,法國製造機身等等。大家試想一下一架飛機涉及多少零件,每個零件都由不同供應商提供,只要其中一個供應商供貨出現問題,就會影響整個供應鏈運作,影響生產速度。事實上,根據空中巴士2024年公布數字,交付客機數量略少於生產目標。它管理層也公開表示,他們正面對的問題不是訂單壓力,他們接的訂單可說是供不應求,如何確保穩定的供應鏈才是最大的挑戰。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波音公司近年的安全問題其實也和自己的生產鏈有關,雖然波音公司飛機是自己生產,在供應鏈上他們管理比較直接,但亦因為這原因導致他們有自我監管不足的可能,為追求生產量而犧牲安全,導致消費者信心危機。
飛機製造業是一個十分特別的行業,市場高度壟斷,波音公司和空中公司平分天下,隨着航空業需求增加,兩間公司煩惱的不是訂單問題,而是如何增加生產效率,空中巴士即使看到由於公眾信心危機導致競爭對手需求下降,它們也沒有能力在短時間內增加生產量,當然空中巴士管理層沒有因為市場而犧牲質素,這點是值得表揚的,但同時這局面也造就波音能夠繼續肆無忌憚地為了股東利益而犧牲安全。隨着國際形勢不斷變化,相信供應鏈問題不能夠在短時間內解決,畢竟空中巴士也無法估計未來航空業會否如現在般蓬勃發展,供應商自然不會為了短期市場擴張而大幅增加投資,形成兩難局面。正當全球擔心着經濟衰退的時候導致生意不足,飛機製造業卻能一枝獨秀,這局面實在有點夢幻和難以置信。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地緣政治】美國矽谷工程師最多來自什麼國家?
大家試猜一下,美國科技重鎮矽谷中,當地工程師大多來自什麼國家?答案是印度,矽谷超過50%工程師都來自印度,而不是美國當地人。大家不禁會問,為什麼印度人的高科技會那麼厲害呢?
原來這和印度傳統文化有關,印度一直都有種姓制度,簡單來說就是將當地人分為四個等級,每個等級代表着這個人的身份地位高低和一生能夠享受的待遇。這四個階級分別是婆羅門(老師、學者和祭司)、 剎帝利(士兵和貴族)、吠舍(農民和商人)和首陀羅(勞動者)。在這制度下,某人出生地位較低,他們一生就注定受到歧視和缺乏上游機會。幸好的是,隨着科技發展,印度年青人看到一線生機,由於種姓制度是傳統的,規管着傳統社會和行業,針對一些高科技領域,種姓制度沒有嚴格標明高科技產品屬於那階級的專利,所以不少印度年輕人為了獲得發展機會,都致力向高科技方面發展,他們在這方面的才華其實是逼出來的。
姓制度窒礙了印度傳統社會發展,讓社會充滿歧視,同時也迫使當地人動腦筋。他們在科技方面獲得成就,正正代表着「山不轉時人自轉」,我們無法控制逆境來臨,卻能控制面對逆境心態,印度年輕人為我們上了寶貴的一課。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勵志文章】點頭微笑
大家在街上每天都會遇見無數陌生人,大家多不多跟陌生人接觸呢?相信大部份朋友和和筆者一樣,遇到陌生人總帶着半點尷尬,總提不起勁主動跟他們接觸。
有天,筆者在街上行走,一位外國人跟筆者迎頭相遇,有一秒的眼神接觸。出於尷尬,筆者條件性反射地輕輕點一點頭,這位外國人也跟筆者點一點頭,彼此微笑了一下,這下讓筆者有種奇妙的感覺。原來兩位萍水相逢的人在街上見到,輕輕一個點頭和微笑,會是多麼的溫暖。人與人的冷漠通常都原於不理解,彼此都希望在自己身邊建構起一道護城牆,以免被傷害。但其實大部份人都是善良的,只要人們願意行出第一步,彼此就會建立一個良性循環,社會將會更加溫暖。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地緣政治】原來我們看的地圖都是假的
大家有沒有想過,我們平常看到的世界地圖,真實程度有多高呢?最近筆者看了《門牌下的真相》一書,書中提到原來世界上超過70%地方都沒有準確地圖,很多貧窮國家和地區甚至沒有地址這觀念。
參看歷史,發達地區地址概念的出現是源自於實用因素,古時由於資訊不發達,同種類商店往往會集中一起,方便人們購物,例如豬肉巷意思就是豬肉店集中的街道。英國有些街道名叫猥瑣巷,大家知道是什麼意思嗎?原來,猥瑣巷內正是妓女工作的地方。利用街道實用性為街道命名讓人一目了然。然而,有些街道的命名卻看起來十分兒戲,甚至淪為一種另類商品。在美國紐約,部份地址能夠透過付款跟政府購買,情況就像香港現時能夠付錢自訂車牌一樣。筆者想,地址本身就是方便人們識別位置,特別是供郵差送信時能夠準確找到目的地,如果業主能夠按照自己財富隨意命名地址,難道不會構成大混亂嗎?想深一層,筆者實在多慮了,現在香港樓宇命名也是千奇百怪,大概社會已經變了,加上各式各樣高科技配合,例如谷歌地圖,人們不再需要用腦袋記下每個地址,地址已經淪為一個可銷售的商品而矣。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說回貧窮地區,包括繁華都市中的流浪者,他們很多都因為漂泊街頭而沒有一個地址,這對他們生活構成極大影響。沒有居住地址,露宿者不能在銀行開戶口、不能輕易找工作、甚至失去跟外界溝通的渠道,這直接影響他們上游機會。社會上有些有心人希望為這些露宿者打破困境,希望給他們一個所屬的地址,例如在一些街道上添加一些沒有房子的門牌號碼,再放置一個郵箱在街道上,方便這些露宿者收信,但建議提出後卻發現執行困難重重,有點不切實際。又有人建議將社區一些長期空置單位作為露宿者登記地址,由於政府已經對於長期空置單位有記錄,所以讓露宿者登記在這些地址並不會影響業主,卻能為露宿者提供一個確切地址,讓他們生活更方便。
會在富足的都市,我們很難想像沒有地址的生活會是怎樣,畢竟我們生活實在是太幸福,不管我們工資多少,絕大部份人都無需露宿街頭,正因如此我們需要透過書本了解多一點這世界,明白幸福是非必然的,需好好珍惜。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勵志文章】人生的痛苦是紅綠燈
每個人在不同階段也會經歷不同的痛苦,痛苦本身並沒有好壞之分,我們看待態度決定需要承受的感覺。當然,痛苦會讓人有一種不確定和煩惱感覺,尤其是我們不知道痛苦何時完結時更甚。
回望人生,我們過往經歷的痛苦儘管出現,但從來沒有不離開,痛苦盡頭便是光明。如果沒有痛苦,便不能感受過後解決困難的愉快。痛苦就像人生中的紅綠燈,偶然在康莊大道飛馳時需要按交通指示燈停下來,稍作等候。相信開車人士都喜歡在公路上飛馳,盡快到達目的地,不希望蹉跎在紅綠燈等待時間中,但紅綠燈設計就是為了讓整個地區交通網絡更有效率,我們的等待是有價值的,即使對等待中的你也一樣。假設沒有紅綠燈,在十字路口車輛來自四方八面互相穿插,結果混作一團,各不相讓,大家犧牲的時間成本更高。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痛苦就像紅綠燈一樣必會出現,而且無法由我們控制,但它們有一共通點就是必會改變成為適合我們的環境,經綠燈終會會變成綠燈,痛苦終會變成快樂,關鍵是我們懂得堅持和有毅力。面對痛苦時,千萬不要將痛苦放大,應該將痛苦視為進步的燃料,既然逃避不了痛苦,不如讓痛苦讓自己變得更加堅強,當問題解決時能夠走得更快,這就是痛苦的價值。
【勵志文章】每個人的面具
說實話,這個世界上每個人在不同時間和地點都會帶着不同面具,有些面具是出於善意的,有些則是為了自己利益而犧牲他人。很多時候,我們以為別人會了解自己,但其實別人對於自己一無所知,因為我們往往不是顯露自己真實一面給他人看。
有時候就連我們自己也不知道現在正帶着什麼面具,當我們希望獲得別人關注時,或許會將自己真正需求藏於心中,裝作萬事順從的樣子,結果別人對我們態度未如預期時,心中感到不是味兒,卻又敢怒不敢言。有位丈夫在孩子出世後,覺得太太將育兒責任全都放在自己身上,無論金錢、家庭和工作方面都讓他感到很大壓力,而且他覺得跟太太關係也因此變得生疏,太太沒有給予自己足夠體諒和關懷。有天,他終於跟太太攤牌,太太卻懶懶地說:「我從來都沒有逼你做過任何事,如果你不願意做早可以告訴我,但你從來沒有。我不是你心中蟲子,又怎知道你想法,而且你的時間掌握在你的手上,你應該對於掌握時間有所堅持。」這位丈夫聽到後十分憤怒,但他憤怒的對象不是太太,正是自己,原來他一直在太太面前戴上「好好先生」面具,萬事順從,委屈自己,最後壓力爆煲,又怎能將責任歸咎於太太呢?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我們在和別人交流中,究竟有多少時間是顯露真性情呢?大家不妨思考一下這個問題。我們大腦為了讓我們能夠在這社會生活,往往會利用潛意識自動化作出很多決定,例如我們在森林看見一隻獅子向自己奔跑而來,必定會轉身逃走,這不需要考慮。遇到危險時,大腦杏仁核會指導我們停止需要花較長時間的理性思考,轉為作出條件性反射行為,這情況也適用於平時我們和別人溝通過程,溝通必定有想達到目的,為了這些目的,潛意識會引導我們作出自己的反應,如果我們不加以干預,這些行為往往都是直接的,我們甚至事後會詫異自己竟然會作出如此行為。當遇到事情越新鮮和沒有遇過,我們更容易會採用潛意識反應方法,因為我們希望盡快解決問題,遠離焦慮感覺。結果,很多時候遇到困難,我們知道說一個「善意謊言」就能夠讓自己從尷尬中逃脫,我們很容易就會戴上這個面具。
一個人究竟有多少時間表露真性情呢?這的確是好問題。希望透過這篇文章,讓大家停下來,靜靜思考一下究竟我們的本質是什麼,我們人生有多少時間正在做自己呢?越能夠持續地真誠表達自己,別人能夠更加清楚了解我們,不管我們的本質好壞,根據筆者的經驗,總比戴上虛偽的面具好。
【勵志文章】戰場上的遊戲
在《醫者無懼》一書中,作者經常會前往戰亂國家當義務醫生,書中分享了很多我們生活在和平的都市人難以想像的場境。其中一個讓筆者留下很深印象的段落是,作者在戰場上發現很多受到槍傷的受害者都是類似部位中槍,原來這不是巧合,而是槍手們正利用戰場玩一個死亡遊戲。他們會對着「獵物」身體指定部位開槍,誰能夠射得越準,就是贏家。
可憐的是,不少受害者都是老弱婦孺,本身就冇縛雞之力,卻成為了活箭靶。戰場上,士兵變得盲目,他們早已將敵人標籤,不將他們當作人看待。將敵人標籤化是人類對敵人發動攻擊的第一步,有時甚至會將敵人物化,當作老鼠甚至垃圾。透過這些標籤,人們就能夠將邪惡行為合理化,反正他們就像清道夫一樣清理垃圾無異。被物化後的敵人不再是同類,殺戮時的心理壓力自然大為減低。
戰爭讓人們失去理智,戰爭讓人們容易受別人唆擺,做出反常行為。外國曾經進行一個實驗,工作人員將一班本身不認識的小朋友隨機地分為兩組,然後進行一系列競爭性活動,結果發現兩組成員馬上變得互相對立,甚至做出各式各樣攻擊性行為。大家可不要忘記,兩組成員本身是不認識的,並沒有積怨,單單是工作人員隨機分組已經足以讓他們壁壘分明,互相傷害,這實驗正告訴我們人類是多麼容易被煽動的。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外國還有另外一個惡名昭彰的實驗,實驗在一個監獄內進行,美國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將參加者隨機分為獄卒和犯人,他要求參加者執行着和他們扮演角色身份相符的行為,獄卒需要管理監獄內秩序,囚犯則需要完全服從於獄卒指令。結果這實驗還未到原定結束日期便需要被腰斬,原因是情況失控了,那些充當獄卒的參加者失去理智瘋狂虐待那些假扮囚犯的參加者,工作人員為安全而提早結束實驗。這實驗再一次告訴我們,人們善與惡只是一線間,一些外在因素給別人引導,足以讓我們行為南轅北轍,對自己和他人構成嚴重傷害,更可怕的是我們自己本人並不察覺這種微妙的變化,很難自我修正。
書本推介: 醫者無懼: 從中東戰區到非洲煙硝之地, 行遍二十一世紀砲火最猛烈的戰場, 外科醫生從事人道救援25年的生死故事
【勵志文章】輝瑞的「三個團隊和兩個季節」
輝達絕對是近年影響全球最深的公司之一,隨着人工智能興起,生產晶片供不應求,輝達股價如火箭般上升,輝達創辦人黃仁勳更加有機會問鼎世界首富寶座。輝達的成功源自於堅持、幸運和機會。
高科技產業向來是高風險投資,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沒有人能夠明確掌握科技走向。創立20多年間,輝達曾經因為看錯市場,差點落得破產下場。即使在順境日子,輝達亦需面對對手激烈競爭,輝達是如何獨領風騷呢?輝達內有一個策略,就是「三個團隊和兩個季節」。原來晶片公司一般需要一年半時間研發新晶片,黃仁勳認為要增加競爭力,就需要將研發時間大為縮短,他將公司研發團隊分為三個,每個團隊獨立運作,三個團隊能夠在不同時間內推出新產品,也就是輝達能將新晶片研發時間由一年半縮短為半年,足足節省三倍時間。當然,輝達成功需要員工配合,行業都稱輝達員工被帶上金手扣,公司給予他們優厚待遇,外國媒體報導有超過50%的輝達員工已經是億萬富翁,這是一般打工仔難以想像的,但同時員工過着非人生活,每周工作動輒超過90小時。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利用三個團隊將晶片研發時間縮短為兩個季度,大大提升了輝達效率,這也是黃仁勳曾經多次在公開場合提到:「想成功,不要行,用跑步的方式吧!」管理概念。說實話,這種工作壓力並非每一個打工仔都能接受,即使給予優厚待遇,我們難免也會想:「這樣的工作模式,有錢也沒法子享受」,這只能說:「一個願打,一個願捱」。
新書推介:輝達之道:黃仁勳打造晶片帝國,引領AI 浪潮的祕密
【勵志文章】英女王表達意見的妙計
正常情況,英國王室對於政治立場會採取中立態度,政治方面主要由首相擔當最高領導人,為免混亂和矛盾,皇室成員一般對於政治立場不會表態。但作為英國君主,女王理論上是英國擁有者,她地位甚至比首相還高,因為首相也是需要由他任命的。這個有趣的文化做就英國王室能夠和民選獲得政治權力的政府維繫着友好和共存關係,這種關係的維持需要彼此努力,如果其中一方濫用自己優勢,很容易會導致矛盾分歧,甚至會招致不滿,英國查理斯王子在登上國王寶座前,便試過由於對不同政治議題充滿興趣和發表意見,導致民望不高。相反,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是英國任期最長的君主,在位期間對於大多情況不加個人意見,往往秉承中立角色,深得國民愛戴。
英女皇也是人,人自然有自己看法,尤其是作為國家領導人這樣有權有勢的人,英女王真的每次都能把持得住嗎?對的,的確有例外。2017年,英國政府在壓力下透過公投方式決定是否脫離歐盟。2017年國會開幕大典中,英女皇身穿一件藍色衣服,配上藍色帽子,這藍色正是歐盟旗幟的主色,英女王頭上帽子有五粒星,明眼人一看帽子就能知道這是歐盟旗幟的象徵。英女王正透過她衣着表達自己立場是反對脫歐的,但她由始至終並沒有對於這些謠傳作出解說,反正怎樣解讀已經不是她關心的事。而且,在她當天發言中,她並沒有在文字間透露半點自己有反對脫歐的意思,反而表示自己會和其他政府官員一起努力,確保英國脫歐後能夠活得更好,和歐洲盟友維持友好關係。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英女王這天表現正告訴我們,作為有權力的人,有時候不用發出一言一語,也能夠無聲勝有聲。英女王受到角色限制,需要保持政治中立,她巧妙利用衣着表現想法,透過傳媒的報道,相信沒有人不知道她所抱的立場,這就是英女王處事的藝術。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會面對很多不如意的事,我們會選擇和別人硬拼,導致彼此不舒服,還是利用一些更聰明方法,既讓別人明白自己想法,也能夠兼顧彼此的面子,這不單止英女王能夠做到,只要我們花點心思也能做到。
【勵志文章】英國王室的責任
對於英國人來說,皇室至今依然是不可或缺的東西。英國國王現在已經沒有實質管理國家的權利,但理論上他依然是英國擁有者,對於英國管理官員有任命權。英國王室一句盡說話甚至會對整個英國,以致世界產生重大影響。然而,英國不少皇室成員都喜歡低調,《皇冠之下伊莉莎白二世的真實與想像》一書中就記錄了英女王伊利沙伯父親喬治六世的一些點滴,原來喬治六世天生有好吃問題,不善辭令,而且有點害羞,有些人更會因此取笑國王。1939年9月3日,英國向德國宣戰,並正式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喬治六世作為英國君主,他克服了口吃,他知道自己需要讓國民感到放心,堅定不移抵抗德國入侵,他向國民發表講話:「雖然眼前的任務艱難無比,黑暗時代即將來到,戰火也不只會局限在戰場上,但我們必須懷着正義的心,行正義之舉,恭敬地將我們交付上帝。如果我們能夠全國一心,對着目標堅定不移,準備好隨時犧牲的精神,上帝必定會保佑我們,讓我們旗開得勝。」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事實上,英國王室一向反對皇室成員高調接受傳媒訪問和發言,當時還是公主的伊利沙伯之前曾經受過不少傳媒邀請,希望她能夠和大眾分享一下生活點滴,她都一一拒絕。1940年,英國正在二戰中心,和德國進行生死搏鬥,這時候英國伊利沙伯公主在電台上進行第一次無線電廣播,她說:「我知道不少人正被逼離開家園,和父母分離,我和妹妹瑪格麗特為你們感到難過,因為我們也體驗過和自己心愛的人分離的感受。」低調的伊利沙伯因為戰爭而被迫高調,這就是因為責任而成的。1940年9月13日,白金漢宮遭到納粹空軍襲擊,一位納粹軍官認為摧毁有象徵意義的皇宮會導致英國士氣大減,但這時英王喬治六世並沒有因此退縮,他和皇后一起站在被炸毁的白金漢宮遺址上,皇后更說了一句經典的話:「我十分高興我們遭受轟炸,因為我現在能夠好好看看倫敦東區了。」英國王室面對於戰爭沒有退縮,他們樂於走在最前線,感受民眾的痛苦,同悲同喜,這就是英國人對於皇室愛戴的原因。
【勵志文章】 常 識 Common sense 的迷思
有天,朋友跟筆者說了一句十分有趣的說話:「我認為這樣才是對的,因為這是common sense( 常識 )。」大家認為這說話有問題嗎?問題可大了,這位朋友正和筆者就某議題進行討論,大家論點有所不同,朋友卻強調他論點是正確的,原 因 是 common sense,也就是理所當然是正確的意思,如果筆者反對就是沒有常識的意思。
筆者馬上回敬朋友說:「我反而有興趣和你討論一下什麼是 「常識」。「常識」本身意思是這東西早為世人所認同或知道,無可爭議,例如偷竊是不正確行為,相信沒有人會反對這說法,這就是常識。但世界很多時候都並非非黑即白,當我們站在不同觀點和角度,得出的答案和想法也會截然不同,我們又怎能肯定自己想法是絕對正確呢?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事實上,很多人都會利用「常識」作為包裝自己論點的法寶,彷彿黃袍加身,接下來說什麼觀點都是理所當然和合理的,其實一點道理也沒有。為什麼人們喜歡用「常識」包裝自己論點呢?答案十分簡單, 「常識」就像一粒名貴朱古力的包裝,能夠將裏面朱古力顯得高貴一點,更加容易打動人心。我們和朋友初次交往,或許他人會被我們的糖衣包裝欺騙一、兩次,但隨着時間,我們真實一面也會在別人面前表露無遺。所以,大家和別人討論問題時,千萬不要妄下判斷,要想清楚自己每一句說話是否過分誇大和武斷,以免被別人取笑無知。
【勵志文章】自作多情
話說筆者有天放工回家,經過地鐵站時發現一位樣子娟好的年輕少女不時望向筆者,筆者心想:「我已經是一位有三位小朋友的爸爸,難道還有那麼吸引嗎?」當然,筆者作為一位對美觀有追求的男生,自然會對這位女生報以親切的眼神。
正當筆者心想這位女生會否對筆者有進一步企圖的時候,筆者感到一陣的不好意思,一位樣子和身形和筆者差不多的男生走到這位女生面前,將手中一袋東西交給女生,原來他們只是在地鐵站交收物品而矣。簡單用四個字形容筆者當天的心理狀態,就是自作多情!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勵志文章】岸邊不一定比大海安全
筆者是一位郵輪粉絲,經常會觀察停靠在香港郵輪的動向。筆者在打風的時候,發現郵輪有一個特別的動作,般長會在風暴吹襲前將船駛離碼頭,停泊至外海位置。筆者對於郵輪這舉動甚為不解,因為自少聽長輩說,家中就是我們的避風港,無論在外面遇到什麼風浪,只要回到家中也是安全的。既然如此,為什麼郵輪會在風暴來襲時,選擇離開碼頭呢?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原來這是為了安全因素的考量。當郵輪停泊碼頭時,風暴引致的海浪會讓船身不斷和碼頭發生碰撞,對碼頭和郵輪都會構成重大傷害。相反,當郵輪在外海,風暴雖然會引起巨浪,但船隻設計本身就是能夠抵禦海浪,船身能夠隨着海浪大小而上下移動讓各種能力釋放,讓郵輪能夠和怒海融合一起,確保安全。如果大家想感受一下這情況,可以到海洋公園水上樂園,哪裏有一個模擬衝浪的大泳池,每隔一段時間,泳池會化身成為海洋,平靜的池水會湧起波浪,讓人們感受當中樂趣。大家會發現,站在泳池深水區,雖然感受到波浪存在,但我們身體會隨着波浪上下移動,並不會感到不舒服。但如果大家在岸邊,大家會發現浪變得凶狠,好像要將我們拋上岸的樣子,身體和岸邊產生磨擦導致一點不適感。這個道理不難理解,因為在較深位置,海水覆蓋面積較大,物體能夠有較多地方移動,身體能夠按照波浪移動方式作出調節,減低衝擊力。相反,岸邊由於海水較淺,海水能夠移動地方不多,衝擊力較為集中,產生的破壞力自然也會較大。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勵志文章】豎立在怒江的橋墩
位於西藏的怒江大橋是讓西藏跟中原連接的重要道路。西藏以前沒有道路通往中原的時候,由於山勢地型讓兩地陸路交流需要很長時間,冬季通勤時間需要長達一年。時至今日,西藏已經有高速公路和鐵路連接中原地區,促進兩地經濟發展。今天我們主角正是位於通往四川的公路,其中一段路需要跨過急湍的怒江。怒江得名由於地形落差大,導致水流急,氣勢磅礡。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怒江中央有條孤單豎立着的橋墩,往返車輛每次經過橋墩時都會鳴笛,有的司機更加會落車雙手合十作出敬意,究竟這座橋墩有什麼特別呢?原來興建怒江大橋時,一位建築工人不小心跌進正在興建中的橋墩,由於當時技術有限,資源不足,其他工人沒有辦法將這位失足工人救回。如果要取出這位工人遺體,當時唯一方法就是將整座橋墩拆除。而當地建築物料不足以重新建造一座新橋墩,工人只好繼續在原有橋墩上施工,也就是說活活地將那位工人活埋在橋墩當中。為了紀念這位工人的犧牲,其後隨着怒江大橋的重建,政府為了紀念這位犧牲的工人,決定永久保留這橋墩,也提醒活在21世紀幸福的我們,幸福是源自於前人不斷努力而建構出來的,學會感恩。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勵志文章】數個關於乳房的小趣事
對於地球上一半人(男性)來說,乳房總是充滿新奇,大家知道乳房其實是天賜人類獨有的禮物嗎?世界絕大部份雌性動物乳房都不像人類般玲瓏浮凸,大家看看家中的貓、狗、甚至動物園的獅子和老虎,雌性乳房皆平平無奇。少數雌性擁有隆起乳房的動物如猴子,牠們乳房也僅在剛生產後短時間內維持隆起形態,之後就會變回平坦。簡單來說,擁有玲瓏浮突身材並不是大自然普遍規律。
為什麼大自然中動物都沒有隆起的乳房呢?這或許和大自然生存規律有關,在人類世界也能夠找到一點線索。在亞馬遜地區一些傳統部落,女生長大後會將一邊乳房切除。大家或許會覺得十分奇怪,為什麼女生會將自己身體一部分切除呢?她們不是因為生病,也不是因為宗教原因,而是由於她們是亞馬遜原始部落,需要利用弓箭捕獵,她們的乳房正正是拉弓箭時的障礙,由於原始部落長期需要狩獵維持生命,所以乳房對她們來說是不利因素,這是我們生活富足都市人難以想像的。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對人類來說,乳房除了有哺乳功用,更是用來吸引異性一大因素。相信沒有男生不喜歡身材玲瓏浮凸的女生。有趣的是,在自然界中其他動物剛好相反,雄性普遍長得花枝招展,吸引異性。公雞長著美麗的頭冠、雄性獅子圍着頭四邊長着鬆毛讓牠們顯得更威武、孔雀開屏的都是雄性孔雀,這和人類世界美麗女性吸引男性情況剛好相反。
人類是天賜的動物,我們擁有很多大自然動物從不擁有的東西,看着美麗的乳房,了解多一點,也覺妙趣橫生。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勵志文章】流氓也要喝水
生活在香港,筆者本身對台灣政治沒有很大興趣,不過早前來到台灣旅遊,在互聯網查找資訊時對於台灣政治多了一點認識。筆者一向覺得台灣議會十分混亂,例如議員之間互相指罵,甚至擲東西等等。不過,隨着看的資料越多,了解多了,感覺不一樣。2024年3月26日,民進黨立委王世堅在立法院開會時不斷咳嗽,他詢問立法院院長韓國瑜自己是否能夠飲一杯水,韓國瑜禮貌地回答「可以」。
本來這只是發生在立法院一件普通事,立委在發言中需要喝水,知會主席是基本禮貌,但2016年王世堅和韓國瑜在議會一次有趣的互動,讓人將兩件事聯想起來。當時作為議員的王世堅質問時任北農總經理韓國瑜,當時王世堅質同樣要求飲一杯水。韓國瑜有樣學樣,也要求飲一杯水。這時王世堅說:「可以,流氓也可以喝水。」韓國瑜當然沒有飲這杯水,因為他認為自己飲了這杯水代表認同自己是流氓。正所謂「山水有相逢」,王世堅2024年在議事廳中不斷咳嗽需要喝水,他正正需要韓國瑜的許可,幸好韓國瑜十分大方,不單止容許他喝水,而且指派助理為他送上熱茶。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事後,王世堅接受記者訪問時說:「人在江湖,早晚要還。」他坦然表示和韓國瑜在議會合作了八年,彼此了解增加了,彼此起着監督和合作角色,形成一種特別的情誼。從這件事,王世堅和韓國瑜同樣顯示出大人氣量,韓國瑜不計前嫌,在王世堅需要協助時提供殷切支援;王世堅則顯示出大將之風,勇於承認多年前做得不合適的地方,利用這種與別不同方式作出致歉。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心理文章】特朗普講故事的神技巧
美國總統大選如火如荼,這次選舉比以往更精彩,特朗普施展渾身解數,讓對手賀錦麗缺點表露無遺。執筆之時,筆者並不知道特朗普能否在選舉中勝出,但筆者認為無論選舉結果如何,特朗普都是選舉贏家,他只有賀錦麗不到一半選舉經費,卻為自己建立遠超對方的宣傳效果。
特朗普十分擅長講故事,能夠將一件平平無奇的小事無限想像,變成電影般的劇情表現出來。一次,賀錦麗提到她曾經在麥當勞工作,但麥當勞卻沒有相關紀錄,在傳媒追問下,賀錦麗支吾以對,不得要領。特朗普馬上想出絕招,他來到一間麥當勞,當起炸薯條的廚師,然後他說:「賀錦麗不曾在麥當勞工作,我則有。」特朗普利用對手一句簡單說話,化為攻擊武器,付諸實行。當特朗普穿上麥當勞圍裙時,全世界傳媒爭相報道,特朗普不需花$1便達到無法衡量的推廣效果。更重要的是,他利用自己行為告訴選民,賀錦麗聲稱自己曾經在快餐店工作卻拿不出證據,自己卻是一個言出必行的人。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如果麥當勞事件還不夠精彩,拜登的「垃圾論」有過而無不及。話說拜登在一個會議中,提起特朗普支持者是垃圾。這件事全都特朗普的耳中,他當然不會放過這個宣傳的機會,他首先十分大體地說:「大家不要責怪拜登,因為他年紀大,講錯說話。」接著,特朗普在不足一天時間內卻找來了一部真正的垃圾車,穿上橙色螢光清潔工作服,坐在垃圾車上,他告訴民眾:「我就是垃圾車司機,這又如何,為什麼低下階層需要受到總統歧視呢?」特朗普親身上陣,化身為「演員」,再次為自己贏來價值無法衡量的推廣機會。
特朗普善於將小事化大,將簡單事情包裝為吸引眼球的故事。當一個懂得講故事的人,比當一個懂得講道理的人更有價值,因為人大多不喜歡被人說教,總會認為說教者高高在上,就算道理多麼正確也聽不入耳。成功的人往往能夠從小事出發,透過包裝故事說出大道理。無論特朗普能否在大選中勝出,相信在市場推廣角度,他早已是大贏家。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心理文章】無知、憤怒、冇感
我們初接觸某些事情時,由於對事情一竅不通,這時候我們或許會有點好奇心,努力發掘眼前新的領域。這情況就像我們去旅行來到一個新的國家,風土人情和我們本身居住地南轅北轍,我們覺得眼前所有事物都十分有趣,就像海綿一樣將眼前新奇事物吸收起來。不過,世上很多事情都未必如我們理想般發生,當我們對事情了解越多,產生的懷疑也會越多,對我們既有思維產生衝擊,這就是我們漸漸會產生憤怒和不解的原因。
憤怒源自眼前事物和我們價值觀和人生處世態度有所不同,卻又無能為力阻止而產生的感覺。我們對於這階段事情已經有一定了解,從而引伸出我們對於這事件的一些看法,卻無法控制事態走向而產生無力感,有種有志不能伸的感覺。進一步說,人們的負能量是會累積的,漸漸產生負面漩渦,吸引更多負面情緒。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要渡過這負面情緒的方法不困難,我們只要不斷吸收知識,加以分析,漸漸就會有所領悟,步進新境界。當然,事情並不會因為我們思維變更而有所變化,變化是我們對這事看法和態度。如上面提到,我們起初對事件一無所知,但隨着了解多了,明白事件更多黑暗面,因而產生憤怒和負面感覺。但當我們吸收更多資訊,更重要的透過觀察,我們漸漸就會明白面前問題都是全世界正面對的,並不是我們特有的。我們明白不同人有不同立場和利益重心,彼此之間有所衝突是必不可免,有能力和權勢的總會有意欲利用一些方法讓自己利益鞏固起來,這是放諸四海皆通的硬道理。當我們明白這點,我們就會放下憤怒,畢竟大家都是為着自己利益出發,沒有對錯之分。或許大家會說:「你這麼說,就是不分對錯,沒有道德觀念,只從利益出發的歪理。」筆者認為這說法並無道理,做事需要因時制宜,明白不同人立場和利益重點,彼此就像砌圖一樣,我們在某些位置讓步,他人又會在其他地方讓步,彼此達成共贏。就像我們在電視經常看到不同國家元首在發佈會中唇槍舌劍,其後又會舉行一些面對面會議,達成某些協議,關係又會好了一點。在外人眼中,各國之間衝突就像電影劇情,沒完沒了,但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外交涉及無數利益交錯點,為政者經過多年的歷練肯定不是無知的一群,他們早已經歷過面對不公平的憤怒時光,最後他們明白憤怒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放下成見,按着事情利害作出衡量,彼此找出溝通渠道,建立共贏局面,才是長勝之方。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總言之,任何人面對一件全新事情都會經歷無知階段,這時候我們應該像海綿般吸收資訊,豐富自己知識,接着或許我們會因為發現某些黑暗西而感到憤怒,覺得世界不公平,這是正常不過的,但同時反映出我們當時看世局未得透徹,例如未明白彼此之間核心利益和立場。這時,我們應該更加鍥而不捨學習,讓我們踏上新台階,心態會漸漸變得平靜,覺得世界一切理所當然,這時我們不再消極對抗,知識讓我們看得更透徹,自然更容易找到解決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