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者無懼》一書中,作者經常會前往戰亂國家當義務醫生,書中分享了很多我們生活在和平的都市人難以想像的場境。其中一個讓筆者留下很深印象的段落是,作者在戰場上發現很多受到槍傷的受害者都是類似部位中槍,原來這不是巧合,而是槍手們正利用戰場玩一個死亡遊戲。他們會對着「獵物」身體指定部位開槍,誰能夠射得越準,就是贏家。
可憐的是,不少受害者都是老弱婦孺,本身就冇縛雞之力,卻成為了活箭靶。戰場上,士兵變得盲目,他們早已將敵人標籤,不將他們當作人看待。將敵人標籤化是人類對敵人發動攻擊的第一步,有時甚至會將敵人物化,當作老鼠甚至垃圾。透過這些標籤,人們就能夠將邪惡行為合理化,反正他們就像清道夫一樣清理垃圾無異。被物化後的敵人不再是同類,殺戮時的心理壓力自然大為減低。
戰爭讓人們失去理智,戰爭讓人們容易受別人唆擺,做出反常行為。外國曾經進行一個實驗,工作人員將一班本身不認識的小朋友隨機地分為兩組,然後進行一系列競爭性活動,結果發現兩組成員馬上變得互相對立,甚至做出各式各樣攻擊性行為。大家可不要忘記,兩組成員本身是不認識的,並沒有積怨,單單是工作人員隨機分組已經足以讓他們壁壘分明,互相傷害,這實驗正告訴我們人類是多麼容易被煽動的。
外國還有另外一個惡名昭彰的實驗,實驗在一個監獄內進行,美國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將參加者隨機分為獄卒和犯人,他要求參加者執行着和他們扮演角色身份相符的行為,獄卒需要管理監獄內秩序,囚犯則需要完全服從於獄卒指令。結果這實驗還未到原定結束日期便需要被腰斬,原因是情況失控了,那些充當獄卒的參加者失去理智瘋狂虐待那些假扮囚犯的參加者,工作人員為安全而提早結束實驗。這實驗再一次告訴我們,人們善與惡只是一線間,一些外在因素給別人引導,足以讓我們行為南轅北轍,對自己和他人構成嚴重傷害,更可怕的是我們自己本人並不察覺這種微妙的變化,很難自我修正。
書本推介: 醫者無懼: 從中東戰區到非洲煙硝之地, 行遍二十一世紀砲火最猛烈的戰場, 外科醫生從事人道救援25年的生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