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Ben 哥哥有話兒 / 你應該知道的心理學小知識

【勵志文章】別中AI毒

有留意筆者YouTube頻道的朋友會發現,筆者早前在一天內更新了七條空難相關影片。原本想利用AI蒐集資料,創作一系列感興趣的空難作品,但不到一天便將所有影片下架,因為經過事實查證後,發現AI所蒐集的許多資料不正確,例如空難死亡人數和主要原因等,這些錯誤對紀實文章來說是致命的。

這次經歷讓筆者明白AI在搜尋資料上的局限性。作為有心寫作的作家,不應以量取勝,否則只會淪為內容農場,對讀者毫無幫助。筆者最近看到一篇文章,提到外國一位實驗人員故意創作錯誤訊息,要求不同AI平台辨別真偽。結果發現,當AI出錯時,70%的情況下仍會自信地表達錯誤觀點,並詳細列出思考過程和理由,讓讀者信以為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AI搜尋平台雖然節省了蒐集資料的時間,但其看似嚴謹的思考過程卻減少了用戶的批判性思考,形成惡性循環。

筆者的親身經歷讓我深刻體會到AI的局限性。由於堅持求真精神,筆者未隨意濫用AI,避免假消息在市場上氾濫。然而,許多人為了便利,對流行的AI抱有盲目信任,導致假消息更加普遍。在搜尋資料時,大家必須加倍留意,尤其是在互聯網上。我們會發現,網上訊息內容大多相似,因為資料互相抄襲,背後來源可能相同。因此,傳統書籍或許是應對假消息泛濫的良方。製作一本書籍並不像撰寫網誌那麼簡單,出版商會經過更周詳的審查,作家也需花費更多時間編寫,這與互聯網截然不同。

最後,筆者強調不排斥人工智慧(AI),因為AI是社會發展的趨勢。然而,AI並非萬能,我們應善用其局限性,發揮人類獨特的優勢。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