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10月的一天,一隻小狗從希臘越過邊境來到保加利亞。這隻小狗是由一位希臘邊境士兵飼養的,士兵為了追回小狗,越過邊境進入保加利亞。保加利亞士兵見到小狗後,竟發動攻擊,將小狗視為敵人,結果那位希臘主人眼睜睜看著小狗被殺。
希臘對保加利亞的橫蠻行為感到憤怒,要求道歉和賠償,但保加利亞立即拒絕。隨後,希臘派出20,000大軍進攻保加利亞,佔領部分邊境城市,保加利亞則調動10,000士兵應戰。全球關注局勢發展,擔心衝突擴大。幸運的是,國際聯盟介入,該聯盟由各國共同成立,旨在透過協商解決問題而非戰爭,於是命令希臘立即撤回國境,停止侵犯保加利亞。這場衝突導致50人死亡,原因竟是為了一隻小狗。
這場小型戰爭顯示誤判情報的影響力極大。事件起因於一隻小狗無意跨越邊境,保加利亞士兵誤以為是敵軍入侵,進而攻擊,導致危機升級。相對的案例發生在1962年10月27日,古巴導彈危機最緊張時期,蘇聯B-59潛艇在古巴附近執行任務時被美國艦隊包圍。美軍為迫使潛艇浮出水面,投擲多枚深水炸彈。當時B-59攜帶一枚戰術核魚雷,因長時間潛航與外界失聯,艙內溫度飆升、氧氣不足,部分船員因高溫和缺氧昏迷。在極端壓力下,艦長瓦連京·薩維茨基誤判戰爭已爆發,要求發射核魚雷攻擊美軍艦隊。然而,根據蘇聯軍方規定,發射核武器需艦長、政委及副司令三人一致同意。關鍵時刻,副司令瓦西里·阿爾希波夫主張克制,堅決反對動用核武。他冷靜分析局勢,認為美軍的深水炸彈僅是威嚇,最終說服薩維茨基放棄攻擊,指揮潛艇浮出水面與美軍交涉,化解了這場一觸即發的核衝突。此事件被視為冷戰期間最危險的轉折點之一,若當時發射核魚雷,極可能引發美蘇全面核戰爭,後果不堪設想。幸虧阿爾希波夫的果斷決策,危機得以平息,他因此被譽為「拯救世界的人」。
一個人的理智和清醒能拯救世界。1983年冷戰高峰期,世界差點因一次誤報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9月26日,蘇聯核預警系統誤報美國發射5枚洲際彈道導彈,當日凌晨「奧卡」衛星雷達發出警報。根據當時的核反擊程序,蘇聯必須在確認攻擊後立即啟動全面核報復,決策窗口僅有數十分鐘。
值班軍官斯坦尼斯拉夫·彼得羅夫面臨生死抉擇。他注意到系統的矛盾:衛星雷達聲稱偵測到多枚導彈,但地面監測站卻未發現任何目標。他憑直覺質疑,若美國真發動核打擊,必會發射數百枚導彈以癱瘓蘇聯反擊能力,而非僅發射5枚。儘管軍規要求他立即上報,彼得羅夫仍然抵抗壓力,判定這是衛星誤將高層雲反射的陽光識別為導彈尾焰,冒著違抗命令的風險選擇「不觸發警報」。事後調查證實,他的判斷完全正確,成功避免了一場因技術故障引發的核戰。
這三個事例告訴我們一個明顯的道理:情報固然重要,但解讀情報更為關鍵。同樣的資訊,若置於不同的思維框架中,會得出不同的結論,進而導致截然不同的結果。其中一個筆者認為非常重要的方法是邏輯思考。就如前述的蘇聯軍官彼得羅夫,他在衛星上看到美國誤發的導彈時,思考道:「如果美國真的想攻擊蘇聯,怎會只發射五枚導彈?難道不怕蘇聯的反擊嗎?」這樣的簡單思考讓彼得羅夫意識到美國攻擊蘇聯的可能性極低,加上他作為內部人士知道情報可能出錯,因此在壓力下避免了一場世界大戰的爆發。有趣的是,進入21世紀,人類似乎喪失了基本的邏輯思考能力。當我們打開電視,看到不同國家的領導人,他們的對話似乎受到情緒的影響。難怪人們說現在是地球上最危險的時期,每天在不同角落爆發各種軍事衝突,造成生命損失。
